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又升?! 咁我點買野呢:( (2) (27/6/16)

篇文斬開左, 希望大家睇得舒服d:)

但REIT成長力低呢點(823除外, 近年已經變身, 失去左純REIT功能)係好難打得甩, 點解我會咁講? 因為REIT要增加可分派收入只有以下方式:
1. 加租 [理由可以係1.1.經濟好, 1.2做AEI翻新商場增加人流, 1.3.趕絕文具舖之類既小商戶換上H&M, D&G之類名店],
2. 趁經濟好時物業估值上升借多d錢收購
3. 資產轉換(將估值高周息率低既物業 換成 估值低周息率高既物業, 實行高賣低買)

點解話REIT成長力低呢, 因為綜合上述各點只有point 1.2 & point 3係毋論市況高低都行得通, point 1.1及point 1.3本身係冇乜創造價值可言, 只係扭毛巾搾乾租客, 而point 2係好似其他blogger 討論既乜sir咁樣, 一味靠個市升將物業加按套錢, 倘若物業跌價就...唔會call loan的, 放心, 但物業跌價通常租金都一齊跌, 借多左錢又要俾多d息, 有機會減派幅度更大 (當然以而家美國既息口就算9數把啦, 有排都加唔到, 乜sir套野至少玩多3年都冇問題, 只要有份工供到樓就ok)

point 1.2 & point 3其實收租股一樣做到, 你見新地係旺角MOKO翻新就知(作為投資者我ok, 但作為消費力低既學生我就好唔開心, 周大福同埋Lancome對我冇乜用, 仲趕走我以前幫襯開既老麥#@?!)

所以我一向認為REIT既息率要高過收租股多多聲先得(個人認為係1.5厘-2厘息)
領展近年point 1,2,3都出齊, 扭毛巾都扭得差唔多, 但佢點解仲有高增長? 個人認為係領展係發展上已經轉型為收租股多於REIT (可能佢規模大加上之前借錢少, 所以有大量銀彈係手), 係旺角投地, 返大陸(上海)掃樓當然似係收租股多過REIT

所以我認為領展(823)唔應該再同778,808,435, 2778去比較, 反而要同九倉(4), 希慎(14), 海港(51), 恆隆(101), 以及太地(1972) 比較更合適, 呢d收租股始終保留盈利較多, 發展潛力較大, 可以和領展比較

但而家REIT再升落去既話升穿5厘/4.5厘都唔係冇可能, 如果派盡得4厘5厘又只係有自然增長(通脹), 不如我買海港(51)/恆隆(101)好過la, 差唔多5厘喎(前提係唔理地區因素, 海港(51)全大陸樓; 恆隆(101)一半香港一半大陸)
再唔係我會建議買新創建, 5厘公用股世間罕有(不過可能要面對人幣貶值, 同恆隆(101)業務一樣. 一半香港一半大陸)

又升?! 咁我點買野呢:( (1) (27/6/16)

原先以為脫歐之後會有股市跌成千點, 又或者有d質素高而又唔關脫歐事既股票俾我拆倉換馬, 點知全部人都走曬去避險:(

778, 808, 435, 823, 2778五隻REIT升完又升 (雖然hutchison capital有兩隻), 喂大佬呀, 人地d股票跌果時你又升, 人地升果時你又升, 咁我點揾個相對低位入貨呢? 老實講而家REIT升左咁多已經搞到個股息回報率低左15-20% (以今年年頭計), 而家再買又好似會摸頂, 賣左佢再升又揼春:(

雖然直覺話我知將而家d REIT賣曬跟著擺落長和系應該有更好既結果(以低價買打折公用股/穩定收益資產永遠係爽爆既)
但理性話我知而家英鎊同埋歐羅滙價未定, 一日未計好條數就衝入去好似好冒險啫

全世界都走左去避險, 搞到而家坐定定係度, 乜都冇得做
當然坐股票唔係唔得, 好似太古b呢類大折讓野hutchison坐得好安樂, 個人認為就算太古b去到$17都唔算貴, 而家大把水位就緊係坐到佢"價值回歸"為止先la
但REIT本身高息係因為佢係接近全派息既特性, 本身REIT係防守力強, 成長力低既物體, 調番轉頭講, 亦因為佢成長力低, 所以佢比起有成長能力既公用股OR收租股既股息要更高先合理

當然我唔係批評REIT, REIT既穩定派息+抗跌力值得每一個投資者持有, 一個組合入面有隻REIT(非酒店)看門口係安全既做法, 就算經濟點差都係收少d租, 停派息/供股係冇乜可能, 揸住隻REIT做龍門好少話後欄起火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脫歐簡評 (24/6/2016)

原本想將文章title寫成脫歐短評, 但hutchison為人長氣, 文章短是決計短不了的, 但hutchison又冇足夠能力summerize所有脫歐之後投資者係投資前要考慮既重點, 姑且叫住脫歐簡評先la

相信英國脫歐令大部分人大跌眼鏡, hutchison自己都估錯左, 幸好hutchison capital既投資都係中港公用股及reit股, beta一般而言係恆指既0.3-0.5左右, 今日恆指跌左2.92%, 而hutchison capital則跌左0.76%, 表現令人滿意:)
*將來hutchison capital可能會賣出部分中港業務轉投英國/歐洲業務, 但前提係要滙價穩定d先, 否則我地好難衡量英國/歐洲資產價值

脫歐之後較明顯既係英鎊貶值, 做英國生意既公司業績會受負面影響, 齋up唔過癮, 不如用隻長和(1)黎分析下, 相信會講得具體d

長和既主要業務有基建, 港口, 能源, 零售, 電訊五大類 (財務投資其實係立雜野, 例如長江生命科技, 故此剔除)

長和能源業務主要係加拿大既Husky Energy, 因為國際油價低 (長期都係每桶50美元左近), 15年EBIT為18億左右(唔使蝕已經好叻仔, 睇下太古船隊就知...) , 今年應該都冇乜運行, 保守d估Husky Energy 16年EBIT為10-15億先, 不過Husky Energy係加拿大, 我認為脫歐應該對加幤影響唔大

*今次我打算用EBIT instead of EBITDA 分析係我覺得長和有很多資產係d intangible/無形資產, 例如公共事業專營權, 電訊頻譜(我覺得頻譜既實質價值不等於買入頻譜既價錢, 電訊網絡既規模(有幾多客戶)等等, 將呢d有年限既野(如專營權既價值)整走左先會容易分析d
利伸: 非讀會計/財務出身, 半途出家即學即用好鬼呢hea, 有錯請指正:)

基建一直係近幾年長和系既重點項目, 去年EBIT約為234億(計及重組), 佔集團盈利近半, 長和系於歐洲業務既EBIT有349億左右, 其中45%來自基建, 349 x 0.45 = 157億, 有幾多係英國我仲未摸清楚, 但好多大舊野例如UK Rails, Northumbrian Water都集中在英國 (詳細d可能要睇埋長建, 電能年報, 但恕我冇太多心力去做, 雖然仲放緊署假)
呢d業務係穩定既, 脫歐之後英國人都要用水用電搭火車既, 所以唯一重要既影響會係匯率度, 英鎊(或者歐羅)兌HKD/USD貶值會令長和系賺少左, 去年長和EBIT係620億, 159/620大約係1/4, 如果冇錯既話Pound/Euro每貶10%會令長和既基建業務賺少約2.5%

15年零售部門EBIT為123億, 歐洲零售EBIT為歐洲業務EBIT的17%, 歐洲零售EBIT約為349 x 0.17= 59.3億, 去到零售, 港口, 電訊呢三瓣野就開始難搞(涉及跨國貿易), 好似零售咁, 當我係英國整間PK賣生果先算, d生果可能由祖國入貨(俾人仔班果農/批發商), 賣比英國人就收英鎊, 跟手賺到既錢(盈利)又兌番做HKD/USD, 一旦涉及兩三重滙兌已經好難搞, 所以hutchison惟有保守d, 估低d零售EBIT, 而家好粗略估計將所有滙兌虧損x2, (59.3/620)*2= 0.19, Pound/Euro每貶10%可能令長和系賺少1.9%

港口既關稅以及電訊業既漫遊或跨國通訊業務可能要再協商過先得, 尤其係港口可能會令到歐洲船唔用英國港口走左去用馬賽或者阿姆斯特丹港口咁, 搞到我而家估下估下都唔識點評估, 歐洲港口EBIT加上歐洲3電訊EBIT分別為歐洲業務既5%和33%, 保守估計將所有虧損x2, [(349x0.38)/620]*2= 0.43, Pound/Euro每貶10%可能令長和系賺少4.3%

2.5+1.9+4.3=8.7, Pound/Euro每貶10%可能令長和系賺少8.7%, 好似比其他人估得保守, 出面大行都只係估純利少4-5%左右

但而家我用EBIT(除去了利息及稅項), 利息及債項既正面因素未有反映, 因為長和在15年加加埋埋有成2870億債務, 其中有25%係英鎊, 25%係歐羅, 36%係美債, Pound/Euro每貶10%即係債務都貶值左10%(有140億債唔見左不知幾開心)加上利息支出都會減少, 應該財務方面壓力減左
稅項唔知有冇得減, 可能有d稅因為脫歐以前唔使俾而家要俾, 而EBIT少左(某程度上即係賺少左可以俾少d稅)

不過都係睇多一兩期營運數據好少少, 如果要我估我會估得保守d, 瑞信話Pound/Euro每貶10%可能令長和系賺少4-5%, 我俾夠6-7%應該會安全d掛?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換馬---沽港鐵換新創建; Achievement unlocked: 交通霸權 (22/6/2016)

今日以$37.7沽出港鐵(66) 500股, 換入新創建(659) $11.76 x 2000股

總算減持了組合入面既地產佔比, hutchison 希望自己既綜合企業 hutchison capital 能夠有均衡而多元化的業務, 就好像長和前身和記黃埔 (13) 一樣, 擁有很多與民生, 地區經濟高度相關既業務:)

Achievement unlocked 係別具意義的, 今日終於集郵成功, 儲齊左地鐵(66), 九巴(62) 及 新巴城巴 (659), 基本上只要你係香港人, 你有份搭巴士地鐵的話 hutchison capital都有$收的^_^
[當然你有私家車或者你搭uber, 的士, 小巴的話我就冇你辦法:( ]

其實香港有唔少business都係有專營權或者只有有限數的競爭者, 因此佢地夾埋一齊就形成左oligopoly(寡頭壟斷), 基本上嗰班有限數既商人夾計合謀訂價/ 加價你係吹佢唔脹, 故此 hutchison capital 比較多業務投放在涉及專營權/oligopoly 性質既公司, 主要目的係希望能夠對沖生活水平上升既壓力 (例如車費上升, 我會expect 收番多d股息 compensate 番自己)

除卻交通以外, 水電煤以及電訊業都係 hutchison 集郵的目標, 不過買一手水電煤通常過$30000 (煤氣除外), 基於hutchison仍然係冇錢呢點之上, 投資電訊比較可行, 古語有云: "4G電話費, 小數怕長計", 遲下買入多d電訊業務可以寫篇電訊霸權自high一下:)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思考問題: 怎樣分析盈富基金(2800)/ETF? (9/6/2016)

先講dd題外話, 新創建-港鐵換馬行動比想像中成功, 為Hutchison帶來左逾$2,000帳面盈餘, 但此舉導致hutchison capital的地產組合比例大幅上升(港鐵的物業租金佔總收入>交通, 所以hutchison小子會將之定性為收租股多於公用股), 倘若情況許可會沽出部分港鐵然後買入合適的公用股/其他非地產項目

*太古b的地產佔比很重, 與其稱為conglomerate, 不如稱為半地產股更合適, 不過太古素來經營穩健,加上大股東品格良好, 我會視為核心投資/非賣品(恆指30000點時另計)

講番正題, 好多時候我作為投資新手/或價值投資新手都會到書局/library打書釘睇投資書, 很多投資書作者都教人買盈富基金/月供盈富基金作長綫投資...

月供盈富加上平均成本法對於普羅大眾(冇乜投資理念的人)係相對穩健的做法, 透過月供盈富, 投資者可以在低位買入較多2800, 高位買少一點, 長遠而言可以拉勻/拉低買入價格, 加上股息再投資以增加買入股數, 從而增加股息收入

但hutchison小子有一個具爭議性的想法: 買盈富/買ETF並非一個良好的投資方式, 至少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 (好似同股神打對台, 但我認為在投資理念上作多思考永遠是好事, 如果大家有具建設性的意見大可提出來, 真理永遠是越辯越明的)

盈富/ ETF的好處係投資於一大堆公司分散風險, 但壞處係非常難去分析盈富, 導致投資者唔知買左d乜, 更加遑論用便宜價錢買入好公司, 我相信買/月供盈富的人十個有九個都唔記得自己買左邊50隻股票(鬼記得啫, 50隻咁多, 標普500 有500隻就更加唔使旨意)

但價值投資要求投資者對其上市公司有一定認識, check股價圖(3-5年), check派息紀錄(3-5年), check公司近年業績新聞, check PE, PB已經係非常基本的要求, 某些公司倘若近年表現欠佳或者投資者不太了解其業務的話就需要睇年報

我們無理由叫價值投資者睇50本年報wor, 根本無可能睇得曬, 就算係全職的基金經理都唔得la
既然我地唔了解盈富既50隻股票, 就冇可能為其估價從而得出盈富的合理估值, 如此一來買盈富就變左估大市了, 股市變估市

當然買盈富(一次性投入)未必有理想回報, 月供盈富會好一點的:
"透過月供盈富, 投資者可以在低位買入較多2800, 高位買少一點, 長遠而言可以拉勻/拉低買入價格, 加上股息再投資以增加買入股數, 從而增加股息收入" quote番呢樣野先, 好多投資書/ 投資者教育都係採用呢個講法或者近似既講法, 句statement初初睇起上黎冇問題, 但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我認為問題在"低位"度, 咩叫低位先? 假設滙豐平均每年(每股)賺1蚊, 平均股價10蚊, 如果有股災滙豐股價跌到7蚊, 但滙豐仍然每年賺1蚊, 呢個時侯就係買平貨, 但如果
股價跌到7蚊, 滙豐每年賺少左40%得番6毫, 我地就買貴貨了

將上列HSBC既例子擺番落盈富度, 如果盈富嗰50間公司平均每年(每股)賺1蚊, 平均股價21蚊(21000點), 如果有股災盈富股價跌到14蚊(14000股), 但平均每年賺少左50%得番5毫, 我地就買貴貨 (月供就會供多一半[21000/14000=1.5], 即係買左好多好多貴貨) 月供法既"低位入多d貨"似乎係too good to be true, 撈低成功係運氣多過實際, 所以買2800有良好投資回報係運氣多過實際
長期買盈富就等於長期估市, 估呢50間公司能夠幫你賺錢

買盈富係唔係估市? 好大程度都係, 不過比我諗左成個星期終於諗到個好少少既方法, 由於恆指係weighted average的, 唔同成份股有不同比重, 仲有唔少係金融地產股, 一個板塊抽一至兩隻具代表性個股+ 分析權重股應該可以用作估計盈富價值

首先滙豐(5), 騰訊(700)報紙日日都賣, 因為佢地係權重股, 一定要分析
電訊有中移動中聯通之類的, 求其揀一隻
內銀有建行工行+一大堆, 建行/ 工行揀一隻
地產股分內房及本地, 本地有四大地產商+信和九倉...很多的, 㨂一隻算了, 新地(16)較具代表性? 內房唔清楚, 但成日聽到/睇新聞睇到中海外, 用一隻中海外代表住內房先
其他野有公用股, 但中電煤氣電能長建各有特性, 勉強揀隻做分析冇乜代表性
至少而家由分析50隻cut到6隻, 而呢6隻野應該代表左恆指一半股票(即一半的點數)

但滙豐同tencent, 建/工行的盈利每年都大幅變動(銀行股涉及槓桿, tencent涉及增長率), 唔易分析, 至少唔適合新手玩

而家睇落新手應該買d穩定收租收息股, 好似港鐵(66), 希慎(14), 中電(2) 之類會比較好, 至少從股價股息表現來看佢地比較穩定, 加上業務比較簡單, 適合新手睇年報學習

好長氣, 但我認為學習股票投資之前㨂d唔使點令人輸錢既股票係好重要 (即使分析出錯都無咁大鑊)呢個係我年初學價值投資買滙豐換來的血的教訓,而個人認為買盈富做唔到使點令人輸錢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換入808 (31/5/2016)

今日買入了泓富 (808) 3.00 x 6000股 (用早前賣435所得資金)
根據年報 808截至15年底續約租金仍然有所加幅 (~15%) , 預期今年可分派收入仍然有所提升
平均每平方尺租~22元上下

原先我以為踏入16年香港經濟應該較差, 整體租金應該有所下跌才是正理, 但租金下跌似乎只限羅素街地舖一類的高檔零售物業, 整體寫字樓租金仍然有温和升幅 (睇希慎, 太地, 合和 E-max等寫字樓的營運數據可知一二)

*香港真係一個好神奇既地方, 無論經濟好壞都可以加租既, 又唔見打工仔無論經濟好壞都有得加人工:(

題外話: 合和(54)
之前硏究808時想找一些位於觀塘的寫字樓尺租數字比較一下, 之後找不到就勉強用合和的九龍灣收租物業 (九展及E-max) 比較 (始終都係東九龍區, 如果用朗豪坊vs 808就冇意思了, 地理位置差異過大), 其實九展尺租仲係17.3/17.4每平方尺上温和增長, 應該係有水位有加租空間既項目, 合和公路收入近一兩年持平,可算OK既項目, 現價達5厘以及加上老細胡文新近半年不斷於24元附近水平增持都係正面因素, 不過悦來酒店收入下降, 大陸火電項目收入可能下降(參考同業華能華電), 人幤貶值風險又好似抵銷左上列既正面因素, 如果合和再平dd我會再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