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篇文章係上次講我唔科技股既姊妹篇, 主要講解我既投資理念以及策略
係我自學股票投資既過程當中有兩間企業係我腦海留下深刻印象, 熟悉hutchison既網友應該知道呢兩間企業分別係長江/和黃集團以及太古集團 :)
1. Hutchison的投資原則
長江同埋太古既格言分別係"發展中不忘穩健, 穩健中不忘發展" 和 "Esse Quam Videri" (拉丁語, 中文譯為求真務實)
我認為一位認真謹慎的投資者理應很注重投資項目的可持續性, 這些行業通常是能夠帶來穩定收益以及不容易被其他競爭者取代, 所以我投資的行業很多時具壟斷(monopoly)又或者寡頭壟斷(oligopoly)色彩, 這些行業包括了地產投資(收租), 電訊, 公共事業等等, 當然在道德上hutchison是一個不折不扣的rent-seeker(尋租的投資者), 你可以鄙視我, 但我認為這些行業的特性正是讓一個長線投資者能放膽投資的根本
長江系以穩定現金流見稱; 太古也有一糸列價值連城的中港收租物業, 我相信可持續的穩定收益是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 我的選股方針也深受它們影響
2. Hutchison Capital的定位與長江太古的定位
長江和太古集團都是香港着名的綜合企業, 現在有很多股票投資者對於綜合企業的態度負面, 因為他們認為綜合企業的折讓難以收窄, 很多時綜企的其中一個部門表現不濟(如太古的航空部門, 長和的Husky Energy)會拖累股價, 而其中一個部門的傑出表現(如太古地產, 長和的基建及電訊部門)又難以拉高股價, 因而認為購買綜合企業股票不如購買個別行業股票
但Hutchison向來不認為綜合企業應該遭到低估, 須知沒有人能預知哪一個個別行業今年好賺又或者經營困難, 例如航運以及採購行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歷史, 但今日的生意就相當難做(參見近年東方海外及利豐年報可知一二) 如果投資者想長期成為該公司的股東, 該公司必須要狡兔三窟, 擁有不同收入來源以穩定盈利和股息分派, 以及為公司某一部門業績倒退做好準備
Hutchison可以肯定的說, 長遠而言投資綜合企業又或者擁有不同類別股票的投資組合,
投資者的回報不會比集中投資某一範疇業務的公司差, 儘管某一時段投資某些股票(可能是科技股, 金融股)能跑贏大市
Hutchison Capital本身就是以成為一間綜合企業為宗旨, 暫時我投資的股票(66, 315, 659, 778, 1038) 包括了地產, 電訊, 交通運輸以及基建行業, 我認為只有多元化而穩健的收益才能讓我們的投資有好結果
3. 審慎管理資本, 以及在適當時候調動資本去更高回報的地方
Hutchison有時俾人感覺在短炒股票, 我也必須承認我的買賣比較頻繁, 但這並非我很短視, 只注重股票短期升幅而忽視長期收益, 反而是因為股票的波動幅度很大而造就不少調動資本以獲取更大股息收益的機會
這個概念可能對於各位網友比較陌生, 因為傳統的價值投資會鼓勵長期持有以及對頻繁交易作出負面評價, 但在長江李氏身上我學習了一點就是沒有資產不可賣, 亦没有資產不可買, 例如在我首次買入新創建集團(659)時它的股價只是11.1(16年初,那時我還未開blog), 現在新創建的股價已經在14以上, 對於持有新創建的投資者而言, 11元的新創建以及14元的新創建没有太大分別, 因為基於長期持有的原則, 11元的新創建及升至14元的新創建都是派相同股息的股票, 但大家記得李氏曾經說我們應該去投資高投資回報的項目? 持有11元的新創建我可以獲得超過10%的回報率和超過5%的股息率, 但持有14元的新創建我只可以獲得約8%回報率和4.5%的股息率, 倘若同期的長江基建(或者其他股票)股價下跌而業績或者派息能保持相若水平, 我以相對較高的價錢出售新創建, 同時以相對較低的價錢買入長江基建, 將有助增加我的投資組合的股息收益和投資組合的成長能力, 並拉高整體投資組合的回報率以及股息收益率, 及後如果新創建和長建的股價走勢相反發展, 我們又可以把持有股票再作轉換, 通過反反覆覆的股票轉換我們就可以盡量讓自己的投資回報維持於較高水平而不至於失去長遠收益, 因為我們在不同時段都有持有這些優質股票
長江集團向來適時抛售部分資產, 同時進行其他投資, 例如近年李氏有感香港航運碼頭業以及港燈電力業務見頂, 便將之分拆上市, 用以套取資本, 投資海外更高回報的項目, 由此可見我們亦應該要適當時候進行買賣以unlock share value (釋放持股價值), 當然這些買賣時機的判斷需要建基於A. 我們對所持股票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的認識以及B. 股票價格走勢之準繩判斷, 這兩點缺一不可
4. 烏龜也可以爬得很快 ------ 請不要忽視公用股/穩定收益股票的成長能力
Hutchison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有投資股票, 不過他們提起公用股/Hutchison投資的主力股票都會認定這些防禦性股票成長力低, 長遠回報不及投資增長股
我在這裏有必要為公用股等防禦性股票作辯護, 就以公用股的表表者中電為例, 當大部分投資者以為中電就是每年派3-4厘息的公用股and nothing more的時候, 他們又是否知道投資大部分公用股(當然包括中電)每年的回報率可以達到6-8%? 而中電這種股票的股息分派又每年以和通脹率相約(大約3-5%)的幅度增長? 當然你可以argue話騰訊股價一年的升幅有20-30%, 好過我買埋d咩新創建一年收得4-5厘股息之類, 但騰訊這類股票的派息太低, 似有還無, 早年買入又怕賣出之後一去冇回頭, 結果你只能死揸唔放不能高賣低買
當然我必須承認Hutchison Capital的投資回報不能像大部份科技股成長股一樣有每年20-30%的回報率, 但Hutchison Capital採取的長期投資公用股再加上波幅操作所獲得的回報並不太低:
基本上Hutchison Capital的回報分為
A. 公用股的回報 (平均而言6-8%) 和
B. Ranging (波幅操作) (平均而言4-6%, 這是根據hutchison這兩年的投資紀錄估算出來)
加起來其實每年有10-14%的回報率(我相信在現今低息年代10-14%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回報率), 再加上公用股/防禦性股票提供予股票投資者的安全感(包括在股災之中公用股的抗跌力), hutchison相信集中投資防禦性股票的投資策略能夠超越大部分股票投資者的投資回報
所以hutchison希望告訴大家: 烏龜也可以爬得很快很遠, 希望大家不要輕視烏龜:)
我也喜歡綜合企業,更喜歡有遠見的掌舵,李嘉誠肯定是。
回覆刪除我認同綜合企業內裡無可能瓣瓣順週期,但似乎長實平衡力較佳。
綜合企業的實力往往遭人低估
刪除雖然你的論點不能全部在我身上apply,令人驚訝的是思路清晰,文筆老鍊,文章有如此高度果然是拳怕少壯。請繼續發表多些文章,文章愈長難度越高, 越會發覺自己所知的不足夠,但養份遠遠胜過那些只是写下賣出買入紀錄,或copy and paste投資大師巨人的金句文章。加油☺
回覆刪除過獎了:) 如果有靈感/有得意既題材我會再寫
刪除綜合企業將不同的業務放在同一個同台,公司並不會全面投入某一個行業,所以賺唔會賺盡,蝕也不會蝕得好多。以唔同業務週期去保障公司的利潤,概念同我們投資所說的re-balance有啲似。
回覆刪除因此公司的利潤唔會有爆炸性的增長,所以選擇綜合企業時,我會以公司股息率和公司利潤的平穩性作為優先考慮因素。近年長和主力投資基建,似乎較為優勝。如果投資綜合企業是Capital兄的首選,除了太古和長和外,仲可以考慮吓在新加坡上市的怡和,怡和在港的業務繁多,如惠康,萬寧,pizza hut等,十分貼近民生。
怡和旗下的牛奶國際確實很厲害,等我的港股portfolio成長到差不多我就會開始海外投資:)
刪除多謝你的建議!
我對怡和非常有興趣,期待Hutchison分享對其業務的看法。
刪除投資初哥
怡和系有牛奶國際,置地及Astra International三間主要上市公司, 不過其規模龐大,很難以一篇文講完,你可以看看這三間公司的年報了解怡和
刪除悶股也有悶股的好,慢慢升
回覆刪除悶股比較易計數,每年賺蝕走不出你的預算
刪除太古集團的capital allocation比較差,手持的公司業務除了飲料做得好外都麻麻地,如果不是折讓特別大也不會選它(我自己有入少少)。太古地產我只看了少少,但就覺得租金升幅不是特別好,收租方面的盈利可能只比通脹差不多,有點似是風口的豬,靠著香港地產起飛
回覆刪除太古的業務壟斷性不足,所以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如航空)唔會做得好好,搞到而家地產獨大,但太古的大股東向來係唔錯既,好少揾小股東笨,單憑呢點已經係港股市場買少見少,惟有希望將來太古做番好d
刪除機器人也投資了不少資金在收租股上,畢竟土地永遠屬於內需。
回覆刪除公用股如港燈-ss都已經升了大約2-30%。其實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回報率。比起爆升,還是較喜歡有數得計的回報。
都係d令人討厭既收租野,不過投資價值頗高:)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