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怪獸與他們的產地] 香港奴隸與支配他們的股票號碼

話說早排同親戚食飯, d長輩會成日批評家下社會好大怨氣, 年輕人不上進, d樓又貴乜乜乜之類, 有時候同一個topic用一個角度講九萬幾次真係悶死人, 最尾個結果又係番去鬧下d立法會議會拉布阻住曬, 政府要做番d野壓抑樓價之類, 煩都煩死

同一個topic, 可唔可以轉另一個angle去睇呢? 將同樣觀點用同樣角度去present... 仲要repeat 1000次...我真係學唔到d乜野wor呀長輩

今次我試下寫d另類野, setting就當係一個比較典型既4人家庭/5人中產家庭(父母加2個囝囡再加optional既工人姐姐), 究竟每個月要用幾多錢同埋d錢去左邊度

一. 住宅房地產市場
重中之重呢當然就係呀梁特成日講既"房屋問題"啦, 當然居住地區, 戶型(通常係兩房或者三房之間, 工人房optional), 租住物業或者自置種種因素加起上黎會有difference, 但大同小異都係每個月交租/供樓15000-25000左右(都係睇番租定買,地區同埋size果d factors, 冇乜特別)

供樓/買樓無非都係每個月將每個月收入一部分向發展商/銀行雙手奉上, 咁租就當然有香討好討厭既金句咩野"月頭準時交租"又或者"淡淡準時交租", 租客向業主交租, 業主又向發展商/銀行供樓, 兩個階層都唔見得有幾好, 我只可以話租客-->業主-->發展商/銀行呢條路線只係拉長左條住宅地產市場產業鏈/價值鏈, 多左個中間人叫業主靠收租揾食之嘛, 大boss一樣係發展商/ 銀行, 透過控制土地資源進行尋租行為(rent-seeking)
土地問題向來中史甚至西史都有講, 真係唔明d人可以get咁耐都get唔到d重要資料
(按1: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借閲徐中約教授所寫的中史書<<近代中國史>>前半部分有講唔少清代土地, 人口及經濟狀況與清代衰落的關係, 以史為喻, 現代的租客大概就是古代的佃農; 樓奴的地位大概是古代的自耕農; 地主...當然是李生郭生佢地, 如果你可以將以前的一套fit落當今社會, 相信你會睇到好多香港人睇唔到既insight) 
(按2: 西史hutchison睇得比較少, 所以未必可以推薦好書俾大家參考, 但西方中世紀的騎士<-->莊園制度都和香港的土地經濟相似, 如果有blog友研究既話記得話我知)

地產/銀行大boss都係以下呢d, 有興趣睇下究竟每年有幾多香港人供/租樓的cashflow去左發展商/銀行度既blog友就可以睇番以下公司既年報:
A. 主要發展商:
1. 長實地產 (1113)
2. 恆基地產 (12)
3. 新世界發展 (17)
4. 新鴻基地產 (16)
5. 信和置業 (83)
6. 會德豐 (20)
7. 港鐵 (66)
(按: 有部分中型發展商如 嘉里(683), 嘉華(173)等不計算在內, 因為佢地規模較小, 未必每年都有樓盤推出, 稱不上貨如輪轉)

B. 主要銀行(指住宅按揭業務而言):
1. HSBC (5)
2. 恆生銀行 (11)
3. 中銀香港 (2388)
4. 渣打銀行 (2888)
5. 東亞銀行 (23)
(按: 在香港而言, 優秀的銀行通常都有龐大的retail banking業務, 而retail banking和住宅按揭業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志染指銀行投資的blog友可以從呢個角度去分析銀行業務)

二. 公共事業
這個應該不用解釋了, 只要居住於香港, 有一些經常性支出一定要定時定侯找數, 香港奴隸注定要為他們賣命了, 以一個四人家庭而言每個月少不免要花費數千元在水電煤交通身上, 不過洗費的variation應該比較大, 視乎居住地點, 開冷氣頻密程度, 是否經常外出用膳 etc.

要trace香港人每年花費幾多係呢d水電煤交通冇得揀既野身上, 我地可以睇以下幾份年報, 呢舊錢應該都係每年以百億元計既大數目:
1. 港鐡(66) (交通業務)
2. 中電控股 (2) (香港業務)
3. 新創建集團 (659) (新巴城巴業務)
4. 香港電燈SS (2638) 
5. 中華煤氣 (3) (香港業務)
6. 粵海投資 (270) (香港供水合約)
7. 載通 (62) (九巴業務)

三. 零售地產及零售
呢度比較複雜, 因為所謂的零售地產不一定指收租股企業, 以希慎興業(14)為例, 佢太過集中在銅鑼灣同埋客路徧向高端, 如果睇希慎年報未必反映到香港人的日常消費習慣, 通常d人都會係自己居住屋苑附近商場購買日用品, 食飯, 以至買d中下檔商品好似Uniqlo衫, 大概係幾百蚊既波鞋之類, 呢類零售地產有一定variance, 有比較低端的領展(823)街坊商場去到九龍灣德褔商場(66/17), 以至再高級少少到Element(66) (服務九龍站上蓋居民)都得, 所以我冇話佢一定係民生類地產事業, 更多時候商場定位會因應當區居民財力而有variation, 但common feature就係交通方便, accessibility好高, 差不多係番屋企必經之路會撞到既商場及商舖

呢舊銭既variation就更加大, 由around 10000去到100000都得, 睇下所屬家庭收入水平同埋住邊度先決定到, 如果想trace呢類日常消費cashflow就更頭痛, 因為零售係一門超級大既產業鏈, 一間商場可能已經有超過100間店舖, 衣, 食, 仔女d補習社/興趣班中心再加電訊商門市再加地產經紀舖頭等等等等, 因為冇可能攞曬各行各業數據, 好多時只能靠商場營業額以及人流估算平均每個人洗幾多錢, 不過呢d就吃力不討好

比較簡單/或者應該話仲係我能力範圍之內就係睇部分具代表性的收租企業年報:
1. 領展REIT (823)
2. 置富REIT (778)
3. 新鴻基地產 (16)
4. 恆基地產 (12)
5. 信和置業 (83)
6. 恆隆地產 (101) (香港業務)
7. 長實地產 (1113)
(按1: 新世界發展沒有列入, 源於它的具代表性收租物業只有中環新世界大廈, 重建中的新世界中心及K11, 但這些物業非服務當區居民為主, 零售物業只有愉景新城商場及德福商場二期, 代表性不足; 九倉的收租物業和希慎一樣高端, 不合資格及過份集中於一兩個地區, 所以沒有列入; 嘉里只有Megabox, 代表性不足)

(按2: 零售呢一範業務仲可以再拆為
A.電訊+固網寬頻: 和電 (215), Smartone (315), HKT (6823), HKBN (1310)
B. 超市及便利店: ParknShop + Watsons (1), Wellcome + 7/11 + Mannings (牛奶國際), OK (831)
C. 時裝零售: IT (999), Giordano (709)...
睇到你唔想睇為止, 當然你有興趣可以寫個有關零售業cashflow和相關股票的分析, 相信很多人有興趣 

同一樣講地產霸權, 同一樣講樓, 我認為可以試下用不同角度去講, 你睇到淨係呢三樣經常性開支已經足以令一個香港家庭每個月唔見至少三幾萬蚊, 有怨氣是正常, 又或者應該話冇怨氣才是不正常, 有d野係唔係拉少陣布, 起多d樓就解決到? 似乎這樣的思維太過簡單了


13 則留言:

  1. 小兄寫出了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行業,地產全融公用零售
    我也奇怪為什麼有人寧買外國地產股也不買本地的,世界做地產最賺錢就香港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人辛辛苦苦賺的錢已經被上面果d number吸曬...
      當然佢地同一時間係香港地最值得投資既一堆股票

      刪除
  2. 我持有絕大部份,希望接住你講的現金流。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移花接木之術...當然在香港生活是無可厚非的:)

      刪除
  3. Hutchison兄真的好寫得。每篇都是長文,厲害。

    幾年前的機器人也是很大怨氣,所有事情彷彿是一條死數。但,自從學習投資後,才慢慢改變到心態。

    非常認同。年紀愈大,負擔愈多,洗費愈大。特別是已經出來租房子的人,兩萬左右的生活費真的挺常見。所以,機器人趁現在還年輕,還和父母同住,就要努力打好一個比較好的財務基礎。

    個人認為最重要還是認清哪些企業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的債主。然後,再買入他們的股票反過來做他們的股東。就像價值兄要買樓,就買入地產股一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啊, 要走出困局, 我們要冷靜思考及有良好的觀察力, 認清問題根源, 再慢慢將之解決:)

      刪除
    2. 沒錯,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是最終的贏家,財富最終都會流向資本家手中,在了解整個制度如何運作、所謂的霸權是如何煉成後,作為一個小市民就要根據現實情況與自己能力性格理性作出決擇,應該選擇(A)對抗定係(B)同佢地企在同一陣線。要對抗霸權很抱歉我自己沒有能耐,唯有多學習認識呢個制度的遊戲規則,唔求要成為勝者但亦都唔好成為呢個制度/大富翁遊戲下的輸家。

      刪除
    3. 也不是要站在剝削人的一邊, 我們買這些吸血鬼只是姑蘇慕容的"斗轉星移",儘量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中自保而已

      刪除
    4. 個人覺得投資可以是一種主動式的還富於民。不用等企業良心發現,而是加入他們,讓他們把賺來的錢重新分配。

      刪除
  4. 雖然殘酷,但現實就是殘酷。

    如果正正常常,以上這堆「優質」股票相信會是長升長有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吸血大法xd :),長期持有這些股票當然可能獲得不錯回報

      刪除
  5. 回覆
    1. 規模較小, 不過也可以歸入零售類別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