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亞洲巴菲特退休----兼論美國李嘉誠 (16/32018)

今日最大的新聞莫過於有"亞洲巴菲特"之稱的李嘉誠先生退休, 長江集團, 1972年上市, 上市至今股東總回報5000倍(股息再投資), 這個記錄在亞洲無人能及, 相信只有巴菲特的巴郡才能拍得住如此出息表現。

巴郡, 1965年巴菲特正式掌舵, 上市至今股東總回報13,000倍, 比李嘉誠的長江集團更強? 強一點吧, 也未至差很遠。因為巴菲特比李嘉誠多7年時間投資。
1965-1972年這7年是回報很大的年份, 60-70年代, 無論香港, 美國, 經濟增長十分強勁, 當息口高企在十厘八厘的年代, 一年賺得10-20%的回報對普通者而言也並非難事, 更何況兩位頂級投資者?

1965-1972年, 2.6倍, (1+X)^7= 2.6, X= 0.146, 即14.6%, 對李嘉誠而言在60-70年代每年賺14-15%, 根本不難。

再計地域及當地上市股票表現, 李嘉誠在法律政治比較不穩定的地方做生意, 巴菲特在美國投資; 港股不計長和系及少數如騰訊一樣的股王, 最多的就是垃圾股, 美股除卻巴郡之外, 要科技有科技, 要可樂有可樂, 所以巴菲特是股神, 李嘉誠不是。

有人說李嘉誠是亞洲巴菲特, 我說巴菲特是美國李嘉誠; 當然兩位都是一代宗師, 商界宗匠, 誰也搶不了誰的風頭。

----------------------------------------------------------------------------------------------------------------
Hutchison Capital 投資公用股的理念 (待續, 和兩位武學宗匠近20年的取態有關)
大背景: 90年代, booming 90s, 對於香港, 美國以至全世界, 都是很美好的十年, 經濟增長強勁, 資產價格升幅巨大, 但利率自90年代起已經逐步走低, 為什麼? Hutchison 將之解讀成全球化的大勢已經接近完成, 大部分商業機會/潛力已經在連續數十年的全球化逐漸釋放, 否則無法解釋大部分經濟體(尤其是已發展地區)的利率下降至相當低水平, 經濟增長放緩。

1999年, 公共事業標誌性的一年:
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基建集團(1038) 收購澳洲天然氣商Envestra 股權
巴菲特旗下巴郡 收購美國公用企業中美能源 (Mid-American Energy)股權

兩位的公用事業旗艦自此不斷發展, 隨着各國各地的公用企業私營化活動持續, 它們亦不停併購創造增長。

如是者過了幾年,
08-09年環球金融危機, 環球央行實行量化寬鬆政策(QE)救市, 利率比2000年初更低了

兩位當代宗匠也出手做大型併購, 擴大公用事業版圖
2009年巴菲特旗下的巴郡出手收購美國鐡路公司, 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代價263億美元;
2010年李嘉誠的長江基建牽頭財團收購英國電網(UK Power Networks), 作價700億港元

自此公用事業對長江集團及巴郡的盈利佔一個很大的比重, 直至今日也是如此, 而長江基建集團及巴郡能源(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 在環球金融危機後的十年仍在不停拓展公用項目。

當然兩位都有投資上的新嘗試, 李嘉誠的 Horizons Ventures一直有嘗試新經濟項目, 巴菲特的巴郡亦有買入IBM 及蘋果公司等被歸類為科技股的股份。

但他們的千億注碼是放注在公用事業上, 一般而言, 他們兩位同時看好並持續搬運資本進入的行業, 前景不差, 亦很大機會跑䇔大市。Hutchison 相信他們的眼光, 亦理解他們的投資理念, 所以把大部分資本投放到現金流強勁, 具備公用股特質(而不限於規管行業)的優質股票。

2 則留言:

  1. 看看兩地稅率的分別差一倍,股神的回報其實比李超人多很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