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思考問題: 怎樣分析盈富基金(2800)/ETF? (9/6/2016)

先講dd題外話, 新創建-港鐵換馬行動比想像中成功, 為Hutchison帶來左逾$2,000帳面盈餘, 但此舉導致hutchison capital的地產組合比例大幅上升(港鐵的物業租金佔總收入>交通, 所以hutchison小子會將之定性為收租股多於公用股), 倘若情況許可會沽出部分港鐵然後買入合適的公用股/其他非地產項目

*太古b的地產佔比很重, 與其稱為conglomerate, 不如稱為半地產股更合適, 不過太古素來經營穩健,加上大股東品格良好, 我會視為核心投資/非賣品(恆指30000點時另計)

講番正題, 好多時候我作為投資新手/或價值投資新手都會到書局/library打書釘睇投資書, 很多投資書作者都教人買盈富基金/月供盈富基金作長綫投資...

月供盈富加上平均成本法對於普羅大眾(冇乜投資理念的人)係相對穩健的做法, 透過月供盈富, 投資者可以在低位買入較多2800, 高位買少一點, 長遠而言可以拉勻/拉低買入價格, 加上股息再投資以增加買入股數, 從而增加股息收入

但hutchison小子有一個具爭議性的想法: 買盈富/買ETF並非一個良好的投資方式, 至少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 (好似同股神打對台, 但我認為在投資理念上作多思考永遠是好事, 如果大家有具建設性的意見大可提出來, 真理永遠是越辯越明的)

盈富/ ETF的好處係投資於一大堆公司分散風險, 但壞處係非常難去分析盈富, 導致投資者唔知買左d乜, 更加遑論用便宜價錢買入好公司, 我相信買/月供盈富的人十個有九個都唔記得自己買左邊50隻股票(鬼記得啫, 50隻咁多, 標普500 有500隻就更加唔使旨意)

但價值投資要求投資者對其上市公司有一定認識, check股價圖(3-5年), check派息紀錄(3-5年), check公司近年業績新聞, check PE, PB已經係非常基本的要求, 某些公司倘若近年表現欠佳或者投資者不太了解其業務的話就需要睇年報

我們無理由叫價值投資者睇50本年報wor, 根本無可能睇得曬, 就算係全職的基金經理都唔得la
既然我地唔了解盈富既50隻股票, 就冇可能為其估價從而得出盈富的合理估值, 如此一來買盈富就變左估大市了, 股市變估市

當然買盈富(一次性投入)未必有理想回報, 月供盈富會好一點的:
"透過月供盈富, 投資者可以在低位買入較多2800, 高位買少一點, 長遠而言可以拉勻/拉低買入價格, 加上股息再投資以增加買入股數, 從而增加股息收入" quote番呢樣野先, 好多投資書/ 投資者教育都係採用呢個講法或者近似既講法, 句statement初初睇起上黎冇問題, 但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我認為問題在"低位"度, 咩叫低位先? 假設滙豐平均每年(每股)賺1蚊, 平均股價10蚊, 如果有股災滙豐股價跌到7蚊, 但滙豐仍然每年賺1蚊, 呢個時侯就係買平貨, 但如果
股價跌到7蚊, 滙豐每年賺少左40%得番6毫, 我地就買貴貨了

將上列HSBC既例子擺番落盈富度, 如果盈富嗰50間公司平均每年(每股)賺1蚊, 平均股價21蚊(21000點), 如果有股災盈富股價跌到14蚊(14000股), 但平均每年賺少左50%得番5毫, 我地就買貴貨 (月供就會供多一半[21000/14000=1.5], 即係買左好多好多貴貨) 月供法既"低位入多d貨"似乎係too good to be true, 撈低成功係運氣多過實際, 所以買2800有良好投資回報係運氣多過實際
長期買盈富就等於長期估市, 估呢50間公司能夠幫你賺錢

買盈富係唔係估市? 好大程度都係, 不過比我諗左成個星期終於諗到個好少少既方法, 由於恆指係weighted average的, 唔同成份股有不同比重, 仲有唔少係金融地產股, 一個板塊抽一至兩隻具代表性個股+ 分析權重股應該可以用作估計盈富價值

首先滙豐(5), 騰訊(700)報紙日日都賣, 因為佢地係權重股, 一定要分析
電訊有中移動中聯通之類的, 求其揀一隻
內銀有建行工行+一大堆, 建行/ 工行揀一隻
地產股分內房及本地, 本地有四大地產商+信和九倉...很多的, 㨂一隻算了, 新地(16)較具代表性? 內房唔清楚, 但成日聽到/睇新聞睇到中海外, 用一隻中海外代表住內房先
其他野有公用股, 但中電煤氣電能長建各有特性, 勉強揀隻做分析冇乜代表性
至少而家由分析50隻cut到6隻, 而呢6隻野應該代表左恆指一半股票(即一半的點數)

但滙豐同tencent, 建/工行的盈利每年都大幅變動(銀行股涉及槓桿, tencent涉及增長率), 唔易分析, 至少唔適合新手玩

而家睇落新手應該買d穩定收租收息股, 好似港鐵(66), 希慎(14), 中電(2) 之類會比較好, 至少從股價股息表現來看佢地比較穩定, 加上業務比較簡單, 適合新手睇年報學習

好長氣, 但我認為學習股票投資之前㨂d唔使點令人輸錢既股票係好重要 (即使分析出錯都無咁大鑊)呢個係我年初學價值投資買滙豐換來的血的教訓,而個人認為買盈富做唔到使點令人輸錢


10 則留言:

  1. 非常好,很穩健,持之以恆。

    回覆刪除
  2. 分析得幾好, 希慎,太古, 港鐵為穩健之選, Hutchison 你比心機學習, 考牌.

    回覆刪除
  3. 說得對,其實價值投資者只是叫人買盈富,自己不會,原因是如果自己也買,豈不是自眨為一般散戶。買大市又怎可以跑贏大市呢?而且盈由上市到現在,年回報只有百分之二多一點,如果真的計及股息可能好一點,但有多少人真的會再投資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主要我係覺得盈富唔係咁安全啫, 新手投資唔使賺好多, 保本最重要, 所以我反對d人一味叫人買盈富囉

      刪除
  4. 留言進了spam,煩請小伙子兄撈回。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wanderer兄意見, post番出黎先

      Wanderer 已在文章 "思考問題: 怎樣分析盈富基金(2800)/ETF? (9/6/2016)" 上留下新的意見:

      買盈富係買大市向好,買經濟向好,如果經濟差,大市差,買盈富都大機會輸錢。指數ETFs好處在於分散,小資本可以大包圍,但其實如論分散同大包圍,不如買S&P500 ETFs,恆指太多舊經濟股。

      //長期買盈富就等於長期估市, 估呢50間公司能夠幫你賺錢
      長期買盈富係押注恆指長遠上升,風險自然係呢個假設係錯,所以買多幾個市場較穩妥。

      //分析權重股應該可以用作估計盈富價值
      其實呢,恆指多時會被期指期權外圍等因素牽動,唔可以單純睇成份股D數靚唔靚。

      //假設滙豐平均每年(每股)賺1蚊, 平均股價10蚊, 如果有股災滙豐股價跌到7蚊, 但滙豐仍然每年賺1蚊, 呢個時侯就係買平貨, 但如果
      股價跌到7蚊, 滙豐每年賺少左40%得番6毫, 我地就買貴貨了
      呢到你用左PE高低去論平貴,但近來觀察PE奇低的股票多是有伏,如內銀; PE高企的騰迅卻一直造好。

      利申: 個人因為事忙早已放棄學習分析基本面,所以基本分析方面未能和小伙子兄有進一步交流。

      刪除
    2. 呢度有幾個points, 有d points 我還未了解清楚, 所以未能回覆, 如果有睇呢篇文章既blog友可以回應一下, 最重要係hutchison係投資知識方面仲有好多野未學, 希望寫文拋磚引玉:)

      關於呢點我唔理解, wanderer兄可以再解釋一下嗎?
      //分析權重股應該可以用作估計盈富價值
      其實呢,恆指多時會被期指期權外圍等因素牽動,唔可以單純睇成份股D數靚唔靚

      但外圍, 期權, 沽空之類對指數/盈富價格的作用只係短期的, 對盈富所挑選的50間公司價值沒有影響, 用隻業務比較簡單的領展做例子, 有冇期權唔應該對其業務有所影響(有冇期權, 外圍影響領展都係持有商場收租) 咁長遠而言領展的價值應該由領展既盈利/收租能力決定, 其他外圍因素應該對領展的價格不構成影響/
      影響係negligible

      講返盈富ETF, 因為佢係由50隻股票構成, 所以長遠而言50隻股票的盈利能力應該反映在盈富ETF的價格上, 所以長遠而言盈富ETF的價格會depends on 50隻股票的盈利能力多於其他因素

      刪除
    3. 我唔建議買盈富主要係覺得盈富好複雜, 例如買一手盈富(當住一手$10000先), 我就等於買左$1000滙豐+$1000騰訊 (佢地各佔恆指比重10%), 雖然每樣$1000唔多錢(每樣買d當然可以分散風險), 但睇唔明你買既每隻股票做緊乜就稱唔上投資, 我唔想買左50隻股票之後有虧損/盈利我揾唔到背後股價升跌既原因, 當然呢個就係個人意見居多, 如果冇興趣研究個股而又有需要投資既話股票ETF/債ETF係唔錯既決定, 但這樣一來就較難決定幾時買幾時賣, 因為咁多股票/債撈埋一齊要做估價就唔容易了

      始終我仲係年紀輕, 如果學會個股基本分析就一生受用(就算短命都可以受用三四十年卦), 如果我50歲, 又要買股票幫手退休(當60退休,浄低10年時間), 又對投資0認識, 我先會prefer 買ETF + 平均成本法分散風險

      刪除